苏晓建: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 奔赴一场“生命之约”
2023-11-16 20:59
举报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爱心满满的凉山“95”后小伙——普格县苏晓建。都说缘分真奇妙,我想苏晓建一定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他怎么也不会想到,6年前自己留下的一份爱心,会在今年6月得到回应,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采集捐献的一份血液样本,真的会与千里之外一位素未谋面的患者成功匹配。缘分的不可思议,两个陌生生命的牵连,也因为苏晓建毫不犹豫的奔赴这场生命之约而拉开了充满爱的一幕。

2015年,苏晓建考入位于自贡市的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学,大学期间,晓建是一位志愿者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支教、去敬老院关爱孤寡老人、无偿献血等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出现。2017年6月,正在上大二的晓建参加了一场关爱血液病儿童的活动,活动中,他捐献了自己的一份血液样本,这份样本被储存进了中华骨髓库,爱的种子和生命的缘分也就从那时开始了“生根发芽”。

苏晓建:“当时我就留了一管血样,这个我想的是如果在某一天打电话跟我说匹配成功了,我一定会捐献我的造血干细胞,如果是没有接到电话,我也会觉得很庆幸没有人需要捐献。”

当年采集血样时一闪而过的念头,没有想到在六年后就得到了真实且迫切的回应。今年6月,苏晓建接到了四川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电话,被告知自己与一名河北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电话的这头,苏晓建没有片刻的犹豫和迟疑,立即给出了肯定、确定愿意捐献的答复。

苏晓建:“可能是因为六年前采集血样时,在现场看到的这句话‘这是一场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缘分’一直都很感动我。所以说能够匹配成功,确实是两个人的缘分。在接到电话以后,我就觉得确实是缘分到了,反正就是想着有缘匹配上了那就一定要帮助患者。”

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晓建没有像平常一样和自己的家人商量着来,而是先斩后奏,在做出决定后才给母亲打电话告诉她这个消息。母亲虽然有些担心,但在晓建的沟通下,也马上支持了他做的决定。“妈妈跟我说,接都接到电话了,而且已经匹配上了,能救一个人也不容易,去吧,自己注意安全就是了。”

据了解,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救助血液病患者,配型吻合率板低,只有1/400——1/10000,配型吻合实属不易。而晓建和母亲简单的一句“同意"和一句“去吧”,对于千里之外正在眼巴巴等着可以匹配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来说,这两句话和这个决定却是如此的暖心和感动。

今年7月,晓建在凉山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完成了各项体检,9月,晓建前往成都华西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前,晓建需要连续五天注射动员剂来提高外周血的干细胞数量,注射之后全身会有酸痛、头昏脑热的症状,需要吃止痛药才能缓解克服。9月19日正式开展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工作,他也因此成为四川省第67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当天,需要花四个多小时采集241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浊液,整个采集过程苏晓建只能在病床上维持平躺的姿势,由于注入了抗凝血剂,他还要克服身体钙流失导致的发冷、发软以及嘴唇轻微发麻的反应。但是,一想到四个多小时后,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帮助到一个急需它来重建正常造血功能的患者时,晓建觉得这些身体反应都不算什么。

晓建告诉记者,采集结束后,河北过来的护士把患者的感谢信交给了他。他不清楚患者的情况,也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姓什么叫什么,但是通过这封感谢信,他能感受到患者是家里的顶梁柱。感谢信里,患者写道:“感谢您的付出,感谢您让我和我的家人看到了希望,感谢您给予我延续生命的机会。"患者一字一句写下的肺腑之言,也深深打动和触动着晓建。

苏晓建:“信里面写到不仅是拯救了一个生命,更是拯救了一个家庭,也是避免了患者的家人,出现丧亲之痛。我觉得确实有很真切的感受,也许我就只是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但是对患者来说就是能够挽救生命,能够让患者的家庭更好地走下去。我读完了感谢信以后,我就觉得前面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新闻延读:记者了解到,晓建目前在普格县日都迪萨镇工作,在知道他要前往成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情后,乡党委政府也是立即支持和同意了晓建的请假申请,批了十三天的假期给晓建安心去捐献爱心。但没想到,晓建在采集完成后的第二天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在家休养了两天后,晓建就提前了两天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投入到了乡镇基层工作中。

晓建告诉记者,身边的不少亲人朋友知道了这个事后都会给他送来问候,而这也让他感到了些许的不好意思,因为他认为这就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作为一名志愿者、作为一名党员,遇上这样的事情,他认为这就是义不容辞该做的。今后,他也将尽己所能,力所能及的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据悉,今年9月,晓建还成为普格县日都迪萨镇大坪子村的一名乡村振兴驻村队员,他告诉记者,之前因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请了不少假,现在已经返回岗位,自己将继续围绕推产业、防返贫、树新风、办实事等工作要点,扎实开展驻村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记者:杨扬 江铜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